公开资料显示,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于1964年,建立之初的性质为国有公立医院。2014年,民营资本三胞集团与徐州市政府共同出资,成立徐州三胞医院管理有限公司,接管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(又称徐州市肿瘤医院、徐州市职业病医院),其中南京三胞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占股80%,徐州市政府占股20%。
据报道,牵头徐州三院改制的是时任院长张居洋。张居洋曾坦言,医院改制是被“逼”出来的,其刚到徐州三院时,医院欠债已达2个多亿,资产只有1个多亿,改革是当时唯一的出路,也是政策所支持的。
张居洋介绍,此前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综合性医院,考虑到徐州地区没有肿瘤专科医院,经市委市政府同意,将综合性医院转为肿瘤专科医院。2009年,医院引进8000多万民营资本,并扩展肿瘤相关业务。截至2013年,医院的业务收入已从2008年的1.6亿上升到5.3亿,床位也从500张增加到了1000张。
如今,三胞以1亿人民币收购徐州市三院,这意味着原来在徐州市政府手中的20%股权也将归三胞所有。
公开信息显示,收购徐州三院全部股份的南京三胞医院管理有限公司,隶属于三胞集团,作为一家大型民企,三胞集团旗下有上百家集团成员,涉及大量医疗投资、管理等相关业务,除控股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外,旗下还有徐州北区新医院、托管运营二级综合医院宿迁工人医院,此外,“三胞系”资产还延伸至南京建设板桥健康医院、无锡三胞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5月,三胞集团旗下上市公司“南京新百”(600682)就曾拟现金收购徐州三胞医疗管理有限公司20%股权,但最终因“交易条件尚不成熟”为由终止。
公立、国企医院改制脚步从未停歇
实际上,近年来大型企业改制公立医院脚步从未停歇,一些在区域失去竞争力的公立医院,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谋求“重生”和发展,而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的国企医院更是被明文要求“剥离”,改制的主力军便是国家队(国/央企)、上市企业和产业集团。
2017年,国家六部委下发《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制移交和集中管理,并明确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四种路径:移交地方、关闭撤销、资源整合、重组改制。
2018年7月,国资委又指定华润健康、国药集团、中国诚通、中国通用、中国国投、中国国新等六家央企作为托管平台,将没有完成改制的国企医院划入托管平台。
以六大平台之一的华润为例,资料显示,目前华润医疗旗下107医疗机构遍布十个省市,包括5家三级医院、18家二级医院、32家一级医院和52家诊所及其他医疗机构。这些医院的性质包含营利性医院、举办权医院、IOT医院和OT医院,其中举办权医院和IOT医院(投资-运营-移交)正是改制公立/国企医院的典型模式。
在公立医院改制的过程中,也质疑不断,2019年初,河南传出“叫停公立医院改制,已改制的医院要收回”的消息,引起业内哗然。
但是,事实上公立医院改制的步伐并没有停止。2019年4月,上海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与锦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,以现金出资的方式购买锦州市第二医院(原三级综合医院)51%的股权。
改制方及医护该如何应对?
关于因医院改制频发的抵制风波,《看医界》专栏作者、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表示,医院改制过程中坚持程序,与参与主体积极协商是非常必要的,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,或许正是医院能否顺利改制的关键。
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,除了改制各方不能操之过急,要为职工利益着想。对于国企医院职工来说,也要意识到,国企的大锅饭时代已经要过去了,趋势不可挡;希望回归政府办公立医院的铁饭碗可以理解,但即使对于很多政府办公立医院职工来说,也都很快将直面市场的考验,不少政府办公立医院也将面临改制。因此练好技术,建设个人品牌才是正道,不管怎么改,这样的人才哪里都稀缺,都是真正砸不烂的铁饭碗。